返回

千燈樹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型:
第21章 第二十一章 王平之墓

“弟娃,到哪兒去耍哇?”

“帥哥,住店嗎?”

火車站門口不時有中年大媽大叔漫步走來搭訕詢問,蓉城東站的清晨早已在一片熙熙攘攘中醞釀開來,帶著老蓉城特有的閒散滋味。

蓉城東站的設計很有特點,靈感來自於川郡商代三星堆文化,四個巨大的綠色青銅面具作為基柱支撐著火車站正門。

由於沒有攜帶什麼行李,所以很快便過了安檢,走到了候車室中。

不知為何,自從到了蓉城東站後,總感覺有人在不遠處盯著我,但是每當我回過身去檢視時,身後除了與我一樣的遊客外,並沒有發現任何可疑之人。

“難道周家不放心,還是在派人跟蹤我?”

“不過跟著也無所謂,到了果城是張家的地盤,他們也做不了什麼。”我心裡想到。

“叮咚!前往果城的旅客請注意,您的列車已經開始檢票,請排隊有序檢票。”

驗票後,坐到車上,沒過一會兒,動車便執行起來。看著窗外不斷掠過的巴蜀地區特有的低矮山谷和農田菜地,我思考著到了果城後的安排。

“鹽使司印上用陰陽雕刻的技法,一共雕刻著兩座塔,其中一座陽刻塔不論從塔的外觀還是層數上都可以確定是果城鶴鳴山上的白塔。”

“可是另一座陰刻塔,為什麼以一種倒立錯位的方式被刻在印的另一面?難道白塔下面還有座類似的塔?”我心裡想到。

“這不可能,不符合規矩,在古代,佛塔下一般都建有地宮,根據塔的級別,地宮的豪華程度也會不一樣。地宮中一般擺放一些佛門重寶,比如舍利、經書和經幢。從來沒有見過在塔下面再建一座塔。”

“我還是先去白塔看看有沒什麼線索,再去張家拜拜碼頭吧!”我在心裡拿定主意後,便閉上眼,小睡一會兒。從蓉城到果城,坐動車大概兩個小時左右。

“叮咚!旅客朋友們請注意,果城站到了,請您攜帶好您的隨身物品,有序下車。”車廂廣播裡傳來乘務員的聲音。

果城站不是很大,順著通道走,用不了幾分鐘便來到大街上。

果城飄起了淅淅瀝瀝的小雨,街道上來往的行人撐著五顏六色的傘漫步,汽車飛馳,濺起一灘水花。

我用手擋在頭頂,跑到街邊,攔下一輛計程車。

“師傅,去白塔公園!”我說道。

“今天下雨,咋還去白塔公園呀?那邊可沒什麼好耍的!”計程車司機戴著頂黑色鴨舌帽,胖胖的圓臉,一臉的絡腮鬍子,用著四川話問我道。

不知為何,可能是計程車師傅戴著帽子的緣故,我總感覺看不太清楚他的五官。

“去逛逛,約女朋友出來,下雨天不是更有情調嗎?”我開著玩笑瞎編道。

“許久沒來果城了吧?”

“額。。。。。。也不是,我在果城工作,剛出差回來。”我繼續瞎編道。奇怪的是,這個司機怎麼知道我很久沒到過果城。

“可能是我太敏感了。”車行駛在嘉陵江大橋上,我望著窗外一川青綠的江水,心裡想了想。

不過在唐家的規矩裡,在室內是不允許戴帽子的,特別是黑色或者其他深色的帽子。因為從風水學的角度來講,在室內戴帽子屬於戴重帽,一般是死了人才戴,所以在室內戴帽子容易招鬼,而且給自己帶來黴運。

為了避開不吉利的事物,我不再與計程車師傅交流,而是默默地望著車外的風景。沒想到,這片土地竟隱藏著千燈樹的線索。

“砰!”

付完車費,關上車門後,我來到鶴鳴山腳下。

“呼!”

我深呼吸了一口氣,鶴鳴山位於嘉陵江畔,再加上現在微雨迷濛,江風吹拂,空氣特別清新。

抬眼望去,白塔的塔身在鶴鳴山上環繞著的白色江霧中若隱若現。

可能是我到得太早,白塔公園作為一個旅遊景區,幾乎沒有什麼遊客,只能稀疏的見到一些晨起鍛鍊的大爺大媽在通向山頂的臺階步道上漫步著。

白塔位於鶴鳴山的山頂,我一邊上著臺階,一邊回身放眼遠眺著四周的山勢江景,試圖從風水中找到一點門道。

俗話都說,寶塔鎮河妖,一般有塔的地方,都是為了剋制一些不好的風水局。可是鶴鳴山就如同一個江邊探出的金元寶,寶塔建在元寶上,對面是寬闊的嘉陵江面,此地除了是一個大富大貴的風水寶地外,沒有絲毫需要用塔鎮的地方,而且放眼周圍,也沒有任何地勢需要用寶塔牽制。

“奇了怪了,這明明看起來就像個金元寶,怎麼還給弄上個道教名字,鶴鳴山?而且道教名字的山上,建著一座佛塔。”我心裡納悶道,越發覺得此地特別。

“咦?”

當我走到鶴鳴山半山腰時,一座直徑大約六米的圓形土堆出現在半山腰。這種土堆對我而言再熟悉不過,是大型墓葬上面的封土堆。這種圓形的封土堆是在東漢時期才開始流行,而在東漢之前,一直流行覆鬥形,也就是方形的封土堆,而且形狀越方正地位越高貴。東漢後,大型墓葬的封土堆都採用圓形。

“春秋戰國埋山頂,秦漢大墓埋山嶺;東漢南朝選山腰,隋唐宋屍坡下挺。”我嘴裡一邊唸叨著伙頭子的行話,一邊向大墓走去。這句話是過去伙頭子的前輩總結的經驗,編成順口溜的方式,便於伙頭子時透過墓葬所在的位置迅速判斷年代。春秋戰國時期,天下以天子為尊,天子是上天派到人間掌管萬物的神靈,人在死後,離天越近,則地位越高,所以在冀北一些地方能夠找見許多高高的獨立的小山坡,這些小山坡在過去被稱為高臺,用於放置棺材和祭祀,這也是春秋戰國的墓葬一般在山頂可以找到的原因。而秦漢時期,流行洞室成仙,認為只要像仙人一樣居住在洞室中,便可以成仙,所以經常將墓葬埋在山嶺的山洞或者石洞中。同樣,東漢和南北朝時期人們將墓葬埋在山腰,隋唐和宋代的墓葬經常在山坡下被發現,都是有其背後的文化變遷原因。

“王平之墓!”只見碩大的圓形封土堆正前方立著一塊長滿青苔,字跡略顯斑駁的石碑。

“王平。。。。。。”我在腦海中快速的搜尋著。

“東漢蜀國大將,王平!果然是個東漢墓!”我自言自語小聲笑道。一種答對問題的滿足感填滿心間,這或許便是我們這一行的一種樂趣所在。

“不對!”我突然發現,王平墓的圓形封土堆上,青草耷拉著,一塊模糊不清的泥土腳印留在草葉上。

果城的雨,清晨剛下,泥土腳印並未完全溼透,一半發黃,一半發黑。

如果您覺得《千燈樹》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m.51du.org/xs/11049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