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少的甜妻是大佬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型:
第25章 震驚全場

  龍華東路七五九號,上-海無線電十四廠。

九月中旬,氣溫將近三十攝氏度。

許銀東穿著純棉汗衫,坐在收發室屋簷的陰影下。

門衛老劉扇著蒲扇,喝了一口茶水說道,“老許你還等著呢,那麼著急幹什麼,那麼遠來的訊息可說不準。”

“準不準再說,反正我這不也退休了,沒啥子事兒,在這等等也沒啥。”許銀東說道。

許銀東看模樣不過四十來歲,不到五十歲,按理說正是年富力強的年紀。

該掌握的知識,都已經掌握了,手腳還靈光,腦子還清楚,正是應當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時候。

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許銀東自己下崗了,讓孩子頂替他的位置。

兒子分了一套二十平米的小房,搬了出去,結了婚,算是成家立業,了卻了許銀東的一塊心病。

退休了,按理說清閒下來,沒事打打太極,玩玩麻將,享福就好了。

可是,許銀東心裡卻很不得勁。國家培育了自己那麼多年,就是為了自己退休下棋遛鳥?

六零年十四廠建廠那年,許銀東就在了。

十四廠的使命是研發電晶體,電子電路,打破西方對於國內半導體產業的技術封鎖。

自從一九五六年中科院計算機所,學習蘇聯技術,用了四年時間,在一九五八年,製造出一零三號電子管計算機。

中國電子產業就開始奮起直追美國電子產業。

一九六八年,上-海無線電十四廠,首家制成pmos,即p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積體電路。

七十年代初,四川電子工業一四二四廠所,上-海無線電十四廠,北-京八零八廠相繼研製成功nmos,即n型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積體電路。

之後,結合pmos與nmos,又成功研製出了cmos,即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積體電路。

一九七三年一月,四機部召開了電子計算機首次專業會議——七三零一會議,總結了六十年代中國在計算機研製中的經驗和教訓,決定放棄單純追求提高運算速度的技術政策。

確定了發展系列機的方針,提出聯合研製小、中、大三個系列計算機的任務,以中小型機為主,著力普及和運用。

重點研究開發國際先進機型的相容機、研製漢字資訊處理系統和發展微機。

中國計算及事業起步比美國晚了十二年,經過老一輩科學家的艱苦努力,從十二年縮小到了十年,再縮小到六年。

一九七五年,上-海無線電十四廠成功開發出,當時屬於國內最高水平的一零二四位移位儲存器,整合度達到八千八百二十個元器件,達到了國外同期水平。

這是中國電子事業、計算機事業奔跑的時代。

在這樣波瀾壯闊的時代中退卻,真的不是自己的心願。什麼急流勇退,那都是放屁。

只要給我個工作的地方,哪怕沒有什麼錢,沒有什麼待遇,讓我繼續研究,讓我有一天看到國內的電子產業,超越美國就行了。

許銀東摸著屁股下的木質長凳,心情激動。

這也是他為什麼聽說,山齊省有個什麼華夏廠,需求電子人員的時候,他那麼激動的原因。

按理說,退休了,安度餘生就好了。

可是他不甘心啊,看著廠子裡像自己一樣年富力強的中堅力量,一個個退休,退居二線。看著上山下鄉回來,什麼都不懂的小輩,在工廠裡摸索工作,他心焦啊。

老一輩從無到有,建立起的半導體工業。

掌握了拉單晶、裝置製造、積體電路製造、大規模批次生產的半導體工業,不能這樣懈怠啊。

不進則退,不能讓好不容易追趕回來,距離這顆星球上最先進的美國,只差四年的半導體工業,再落後回去啊。

騎著深綠色塗裝腳踏車的郵差由遠及近,車後座兩側各搭著一個綠色的帆布口袋,一左一右滿滿登登。

“有我的信麼?”許銀東蹭的一下從長椅上竄了起來,把還沒有站穩的郵差嚇了一跳。

“你叫什麼?”郵遞員問道。

“許銀東。”許銀東回答道。

“有,等一下。”業務熟練的快遞員,把手探入帆布口袋中,從眾多信件中,抽出了一張,遞給許銀東。

像是許銀東這樣著急的人,他看過不知道多少,見怪不怪了。

雖說現在真有十萬火急的事兒,一般都拍電報,打電話了,但是不太急的事情,還是走信件。

信件郵遞速度慢,牽腸掛肚,弄到最後好像比拍電報還急人。

許銀東開啟信封,裡頭有兩張紙,一張是山齊省華夏有限責任公司給他的信,另一張則是長途火車票。

信裡說,食宿路費華夏廠全包,請許銀東過去看看。

——————

今天更新有點少,就這些了,這些天一直卡在這裡。不知道怎麼表述,刪刪寫寫,怎麼都不和月白腦海裡的味道。

想描繪一個波瀾壯闊,並未太落後的中國半導體工業藍圖,卻描寫不好。雖說有演繹部分,但是資料都是真實,不完全算月白鬍說。

最後,求推薦票!

首頁新人簽約榜上不去,分類榜能露露臉也行吧。

一週前四百多收藏,一週後還是四百多收藏,沒有怎麼漲過。

這本書寫的很認真,有的書友覺得差點味道,月白也有這種感覺,正在思考如何改進。

有意見大家可以提,加群也行,書評區也行,月白必回。

謝謝你們的支援,別忘了推薦票哦。

如果您覺得《帝少的甜妻是大佬》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m.51du.org/xs/1383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