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丁文東的飛揚人生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型:
第17章 第十七章 街唱進行時

  感覺自己被輕視了,丁文東決定反擊抗爭一下。

  獨自來到西丹大街的電報大樓,憑著記憶中的地址,向香港寶利金寄出了三份郵件。曾幾何時,自己在清水灣海邊還有一套超級豪華的別墅,現在想起來,一切都是浮雲,要想恢復之前的所有,只能繼續努力吧!

  這份郵件裡面包括多首歌曲的詞譜,絕對可以製作一張專輯。五線譜很費紙,一首歌就要三四張紙。這些歌裡,盜版有《大中國》、《風中的承諾》、《曾經心痛》、《我想有個家》、《我的未來不是夢》、《彎彎的月亮》、《一剪梅》、《夢駝鈴》、《窗外》、《朋友》、《順流逆流》等曲目。

  第二份是寄給鄧莉筠的,她的淡淡幽情專輯還沒有製作出來,自己不妨給她加加油,就把一些詞牌古詩詞譜曲盜版出來,包括淡淡幽情裡的大部分曲目,附信上說自己準備給一些古詩詞詞牌譜曲,部分曲目要填新詞、改舊詞,不當之處,請回信共同探討。

  同一天,還把一份書稿寄到香港《**》,書名就叫《秦時明月》,是摹仿射鵰風格,用另一種古樸白描寫法重寫改編的《尋秦記》,這只是其中的前五十章和內容梗概介紹,大概二十萬字左右,希望曾經的朋友金大俠能夠採納。

  丁文東使用很簡單的筆名,就叫丁子。附信要求儘快給予電報答覆。這種題材,國內暫時沒有市場,而且寫稿的門坎太高,報酬太低,就沒有動力。

  所有這些動作,不為別的,能有金錢效益更好,沒有也算了,只為有個不能錯過、成為永恆經典的夢想。

  他還仿寫摹寫了一些散文,積累了六十篇,結集取名叫《冬天之後》,準備出門碰碰運氣。

  元宵節之前,各單位的人心還是不能安靜下來,連空氣中都帶有一種浮躁不安的氣氛。儘管丁文東拿出厚厚一疊文字,還是被編輯拒絕了,理由就很明顯的掛在臉上:“小屁孩!你太年輕了!字寫得好,不見得有深厚的生活閱歷。”

  丁文東並不氣餒,走向下一家青年出版社,一個大分頭的中年編輯仔細看了幾章,誇獎幾句文筆不錯,依舊被拒稿了。

  這個世界怎麼了?連這樣的作品都不能接受嗎?莫不是大的環境還不適合這種題材?回到家裡,丁文東一怒之下,把這份稿子寄到廣州的花城出版社,這是上一世裡合作過的物件,也就是他們最識貨,還給了個豐厚的稿酬。

  他想複製一些名著,比方說平凡的世界,最後還是放棄了,勞累不說,現實世界的狀況還沒有搞清楚,這是個類似平行世界,世界觀價值觀還不一定合適,一些事情不能做得太過。

  接受了部隊文工團的邀請之後,陸續有四家單位也來邀請參加演出,這個時間上就有衝突。北方歌舞團的元宵晚會是在正月十四晚上,鐵路文工團的演出是在十四上午。這一天也是最忙的一天。大家都像約好了一樣,演出費都是五十塊錢。

  元宵節當天上午,是海正文工團的邀請。正月十六還有四家單位邀請,丁文東以開學為由,謝絕了!

  運動量增加,飯量相應增加。早上丁文東晨跑時,要吃掉兩人份的早餐,四個大包子兩碗大米粥加鹹菜,是在兩個地方吃的,不然會嚇著別人了。夜跑時要吃掉兩大碗牛肉麵,也是分兩處吃的。這只是額外增加的點心,梅老太正常做的飯菜,他還是一日三餐沒有減少份額。

  自己的糧本補貼本票證都交給奶奶保管著,可發證單位和購買區域不同,一個是宣化區,一個是西武區,老太太也

  :

  去不了,到頭來還得自己去買回來。

  但這已經叫梅老太太開心不已了,這是東子認同自己的一種態度。於是就有與東子戶籍合戶的打算。

  這個想法如同春天裡的荒草,蔓延生長瘋快,在曲鈴從中溝通下,經過曲伍的奔走協調,一個月後,終於合戶成功,祖孫倆辦理了新的戶口本,成為一家人了。

  再說初十上午,丁文東在王穎穎幾個鼓動下,再次出門,到附近公園獻藝賣唱。這天選擇的是玉元潭公園,同學劉靜帶著姐姐劉晶晶也來了。幾個人結伴而行,帶著摺疊小凳子和各自的樂器,一個個自覺擔任小跟班角色。

  地面的積雪已經消融,路邊的路牙子上,還堆著汙黑的殘雪,幾個人就選擇在離西邊門不遠的一處小廣場那裡,開始今天的演出。

  今天的曲目選擇,都是電影插曲,有一些是大家練習過的,其中劉靜還是個小提琴手,也練過二胡,這下就比較有趣了,丁文東給她們分工,劉靜拉二胡,自己彈吉他,就連李吉,也拿著兩根木棒,敲出梆子的節奏來。按照節目單,第一首曲子是《太陽島上》,張莉莉演唱得宛轉悠揚,那嗓音和技巧運用,和鄭老師有得一拼。

  只是這不倫不類的樂隊太寒酸了,只有練過的曲子才可以合奏,又沒有排練過,也沒有指揮,聲效就不一致,節拍也不協調,引得圍攏過來的觀眾發笑不已。然後幾個人自覺退出,讓丁文東自己表演。第二首曲子就是《十五的月亮》,就有人開始往紙盒裡投幣了。第三首是《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第四首是《泉水叮咚》然後,歌手就要休息了。

  劉靜躍躍欲試,把二胡塞進張莉莉手裡,自己走進場地中心,丁文東點點頭,接過二胡拉起《繡紅旗》來。

  一曲剛剛結束,發現曲鈴什麼時候來了,竄到場地中心,扭頭看看丁文東,就是不下來。丁文東沒法,只是搖搖頭,曲調一轉,換成《映山紅》,任由她自己發揮。

  曲鈴唱了《珊瑚頌》、《妹妹找哥淚花流》和《紅梅贊》,依舊不願下來,丁文東有些想發怒,這在後世,就是典型的麥霸,根本不顧別人的感受。咱講的是經濟效益,你的嗓音不好,帶給別人的不是享受,是折磨!可憐她自己還不知道,以為別人的指指點點,是對自己的讚揚呢!

  丁文東停手了,曲鈴也只得住口,很留戀的下場後,還對丁文東怒目以視。

  許晶晶沒有上場一展歌喉的意思,倒是王穎穎,躍躍欲試,大眼睛看著丁文東不說話。

  丁文東鼓勵的點點頭,開始彈奏出《搖太陽》的輕快旋律,曲鈴傻眼了,這是她們沒有聽過的曲子,除了許晶晶幾個還能跟著節奏敲擊幾下梆子,笛子和二胡算是歇息下來了。

  觀眾聽眾此時已經是裡三層外三層的圍得水洩不通,就看見場地中間的學生模樣小姑娘,腦後一根馬尾辮子,一晃一晃的開始扭動,羞澀的臉上帶著激動,腳步不自覺的移動著,開口唱了起來:“......古老的都市在改變著模樣,年輕和我們歌唱......”

  很多小學生是跟著大人來遊園的,中學生們則是結伴而來的,聽見有人唱歌,就圍了過來。倒不是因為幾個人的歌聲特別的好,關鍵是街唱這種表現形式足夠吸引人們的眼球。

  王穎穎的自然形象比劉靜差了一些,豆沙包子臉還沒有長開,但也是青春靚麗的美少女一枚,第一段過去,就放開了心態,第二段就唱得坦然活潑起來。丁文東看著那慘不忍睹的動作舞步,覺得很有必要把廣場

  :

  舞搞出來。

  跟著旋律唱了兩遍,直到圍觀的青少年學生也會哼唧幾句了,甚至有幾個女生大聲跟唱起來,丁文東才停止彈奏。

  曲鈴想問問這麼好聽的歌曲為什麼沒有交給我來唱,卻見丁文東對著地上的紙盒子踢了一下,她只得恨恨地撿起來,向著聽眾亮出紙箱上的廣告詞來。

  終於有人認出了陶娟:“這不是除夕電視上唱歌的陶娟麼?怎麼和幾個小同學混在一起街頭賣藝?”

  這麼一說,中學生們也觀察一下,想起來了,雖說陶娟現在沒有演出服裝和滿臉的油彩,但實際相貌比舞臺上更漂亮一些。於是,年後都有壓歲紅包的小富哥富姐們,開始往紙盒裡扔錢,還沒有兩毛一毛的,最低都是五毛一塊,連帶效應就是一些中年人也在投幣。

  丁文東開始拉起二胡,一曲悠揚的《一剪梅》。

  曲鈴收了一圈錢,回頭問:“東子!這又是什麼曲子?”

  丁文東沒有理她,把曲調拉得高昂起來,接著開始唱歌:“真情像草原廣闊,層層風雨不能阻隔,總有云開日出時候,萬丈陽光照亮你我,真情像梅花開過,冷冷冰雪不能掩沒,就在最冷枝頭綻放,看見春天走向你我,雪花飄飄北風嘯嘯,天地一片蒼茫,一剪寒梅傲立雪中,只為伊人飄香,愛我所愛無怨無悔,此情長留心間......”

  這首歌已經刊登在音樂期刊上,可是,一個是專業期刊的閱讀物件較少,還有個原因就是,五線譜大家不認識,哆來咪也不直觀,看見的人也不一定活哼唱。

  新歌新曲啊!全場轟動,再次掀起一場投幣狂潮。

  今天已經唱了十多首歌曲了,營業時間又超過十二點了,丁文東決定收工,收拾傢伙,自己揹著二胡布袋子,腋下夾著凳子,提著吉他琴盒,擠出人牆,匆匆離開。

  陶娟想跟著走,卻見曲鈴和劉靜還不想走,和幾個熱情地女中學生說著什麼,只得看看為難的許晶晶,躲到一邊去了。

  年後的青少年學生兜裡有壓歲錢,打賞得真是豪氣,回家清點紙盒子,今天竟然收到一百六七十塊錢,這比去幾家單位許諾的出場費高多了,他們只給五十塊高額出場費,還自以為很高了,能騙住小孩子,丁文東要不是看在他們牌子夠硬,先結個善緣的想法,才懶得理他們呢!看來元宵節前,再來幾場,買一臺錄音機就足夠了。

  第二天一早,丁文東還在改稿子,王泉來了,說:“走!今天咱們到北湖公園,繼續搞街演去!今天我得上場唱首歌!”

  丁文東還沒有顧上表態,外面又湧進來幾個女生男生,甚至連曲鈴兩個也來了,張莉莉附和說:“我也要唱!”

  許靜和胖墩李吉也說:“我也要唱!”

  房子臨街太近,屋裡說話,小巷路過的人都聽見了。

  屋裡站不下許多人,就都湧到院子裡來,丁文東搬出一張小桌子,說:“大家都想唱歌,這很好,但是,我不想玩了!你們的前途未來有保障,生活有父母操心,我和你們不同,這東西平時偶爾玩一下還可以,將來的生活依靠它,肯定不行!”

  王穎穎問:“那你的將來是想幹什麼?”

  丁文東看看後面的陶娟,說:“我可能上不了學了,我的情況大家都知道,我現在和奶奶一起住,憑著政府救濟,能行嗎?我需要找一份工作吃飯!將來?我有將來嗎?理想和現實是有差距的!願望是要靠經濟實力支撐的,一個落魄的偉大藝術家,不如一個市儈小老闆。就這個四合院,下雨就漏雨,不努力的話,就沒錢修房子!謝謝大家!”

  :

如果您覺得《丁文東的飛揚人生》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m.51du.org/xs/3157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