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限時犯罪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型:
第75章 囹圄(一):倒立裸屍

悽清霜降至,薄霧寒露紛。古人認為這種氣候宜“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有養生之效。

冷空氣的頻繁南下讓市區周邊氣溫驟降,光華縣周邊村鎮也在濃厚的晨霧裡若隱若現。

一大早就起來的老王頭已經做好了早飯,臨出門前,他對老伴說道:“我去三分地看看核桃樹順便把地裡那些玉米稈砍了。”說完便拿上鐮刀出發了。

玉米稈也砍得差不多了,老王頭準備將這些秸稈扎堆燃燒。但又有規定表示不準焚燒玉米秸稈,老王頭無奈準備將這些玉米稈拖去偏僻的機井裡焚燒。

(【這段是題外話,與案件無關。可跳過】秸稈就地焚燒對農民來說不僅省時省力,燃燒的灰燼還能肥沃土壤,何樂而不為。但一些專家認為焚燒秸稈會造成環境汙染,影響空氣質量不利於環保。專家多次提出禁止農民焚燒秸稈,改為粉碎秸稈還田處理。專家認為秸稈還田可以肥沃土壤還能利於環保。但在實際執行時卻發現諸多弊端:秸稈還田的數量過大不僅不能肥沃土壤還會使土壤鬆散,不利於種子作物生長。老百姓也只能透過多加施肥來改善,如此一來種地的成本也高了。另外,秸稈還田還容易引發病蟲害,使土壤再次被汙染,這對一些大面積種植地來說是非常可懼的隱患。這種秸稈焚燒的處理方式在我國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不知道專家們口中的環境汙染在何處。而工廠廢氣、汽車尾氣…均比農民們焚燒秸稈的汙染大得多。不對眾目具瞻的汙染加以管理卻挖空心思整治農民。偉大的毛主席曾經說過:“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是誰已經脫離了人民群眾空談說幻,人民群眾都知道。)

剛準備丟秸稈下去但老王頭卻覺得不對勁。機井裡好像倒立著一個人。他俯下身貼近井口檢視。井裡的確倒立著一個人。在老王頭俯身靠近井口觀察的同時還聞到了腐爛發臭的氣味。他連忙起身拔腿就跑,回到家後老王頭報了警。

專案組接到報案通知趕到案發現場,機井裡面倒立著的是一具高度腐敗的屍體。警方測量了井口直徑,約33。

齊雲:“看樣子這具裸屍是被頭朝下扔下去的,這裡應該是拋屍地點。”

警方小心翼翼地將屍體抬上來後,葉霄仔細觀察了這具高度腐敗的屍體。這具屍體全身腐爛嚴重部分已露出白骨。

李志站在離屍體一米之外說道:“這具井裡的腐屍讓我想起了之前的一個案子,不過上次井裡的女屍有穿衣服,這次的男屍一絲不掛。”

葉霄嚴肅的說道:“屍體腐敗程度嚴重,死亡時間應該比較長,即使這裡是第一案發現場也不一定能發現有用的線索。”

齊雲明白葉霄的意思,死者的死亡時間久遠,案發現場經過這麼久的日曬夜露,風吹雨淋,尋找有用的痕跡恐怕非常困難。這樣一來對案發現場附近村子周邊的走訪調查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案發現場沒有太多蛛絲馬跡為警方提供有力線索,但在井裡和屍體一起被發現的還有一把斧頭。

儘管這把斧頭看上去有些乾淨,可它卻不合時宜的與屍體一同出現在案發現場。

警方把屍體和斧頭運回了鑑定中心。

葉霄檢查發現,死者顱骨有鈍器擊打損傷所致的粉碎性骨折。顱骨處的凹痕與井裡發現的斧頭對比痕跡相符。看來案發現場的斧頭是兇器無疑。

由於男屍高度腐敗,具體死亡時間已無法準確推算。

經過一番檢驗確認了死者的一些基本資訊。

葉霄:“死者男性,身高一米八二,體重90kg左右。年齡在30歲到40歲之間。死亡時間3個月至一年。致命傷為顱骨的粉碎性骨折,經對比頭骨的凹痕與現場發現的斧頭相吻合。”

李志:“案發現場沒有搜尋到其他有價值線索,也沒有可以確認死者身份的物品。不過從死者被扒光衣服來看,兇手應該是為了隱藏死者身份,多半也是熟人作案。”

趙淼:“死者被扒光扔到偏僻的機井,說明兇手應該是怕附近有人認出死者,或者兇手就是附近的人,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屍體會出現在偏僻地的機井裡。兇手有預謀的殺人後,又將屍體丟在了提前選好的拋屍地點。”

案發現場確實偏僻,警方也問過附近村民,村裡人平時沒事根本不會去檢視這口廢棄的機井。這也能解釋為什麼死者死了這麼久才被村民發現。

葉霄:“由於時間久遠加上風吹雨淋斧頭上沒有檢測出與受害人相關的dna,也沒有檢測出與兇手相關的指紋。不過斧頭看上去與一般斧頭不太一樣。”

齊雲:“這把斧頭兩側有安裝加固的鐵片,不僅比一般家用斧頭結實堅固,價格也會相對高一些。一般家用不會買這種。”

兇手目的明確,買這把斧頭就是為了作案買的。

李志:“斧頭特殊可是也無法作為突破口啊。現在除了實體店還有網購這怎麼查。”

趙淼搖搖頭否定:“我覺得可以先在附近的五金店調查。如果找不到再另尋線索。”

齊雲點點頭說道:“除此之外,還要排查與死者相符的失蹤報案資訊,同時走訪調查附近居民。”

警方對一年內的失蹤報案人口進行了篩查,沒有找到與死者特徵相符的失蹤者。不過在走訪調查案發現場的村民時,警方得知了一條重要線索。

一家一家的走訪,警方走遍了村子附近的五金店,後來終於在一家店裡查到了眉目。

一家五金店的老闆娘稱這種加固的特殊斧頭在縣裡只有她們一家在賣。老闆娘早已不記得這種斧頭賣給過哪些人了。不過老闆娘說這把斧頭最早是去年12月底進的貨。

目前線索雖少,但案子進展得很順利。

另一邊,警方透過走訪調查附近的村民,得知了一條有用線索。

如果您覺得《限時犯罪》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m.51du.org/xs/3304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