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糟糕,秦始皇偷學了我的知識

首頁
關燈
護眼
字型:
第20章 超級作死,給始皇科普焚書坑儒!

林墨看了一眼彈幕上面觀眾們表示不相信的話,輕輕一笑,說道:

“可能這一次我又要顛覆你們的認知了,這個焚書坑儒確實是後世儒家等一些為了自己利益的人,惡意抹黑秦始皇的。”

秦始皇一愣,這個焚書坑儒又是什麼東西?為什麼要在這間事情上面抹黑自己?

“焚書坑儒,同樣是出自史記上面的內容,記載秦始皇在兩年間,焚《詩》,《書》,坑術士,六藝從此卻焉,被後世批判為任刑罰以為治,意思就是秦始皇任意刑罰,想怎麼制定法律就怎麼制定法律。”

“在這一點上面,連魯迅先生都認為,秦始皇實在是冤枉的很,他的吃虧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儒生都替新主子去講前朝的壞話罷了。”

此時,坐在龍椅上面的秦始皇猛地一拍桌子,眼中的怒火洶洶燃燒,甚至帶著一絲殺機,一字一句的說道:

“朕原本無打壓你們儒生之意,朕一統天下,廣招各方人才,讓你們儒生任為博士之官,欲文治天下,興太平。沒想到換來的卻是你們的疏遠和譏諷!”

林墨拔高嗓音,說道:“但是,重點來了,大家記好筆記,但是秦始皇沒有燒掉農書和醫書,反而他收羅了許多別國的客卿,並不專重秦的思想,到是博採各種思想。”

“關於這一點其實涉及儒家和法家的核心矛盾,魯迅批判儒家批判的最多,為在批評秦始皇的著名人物裡多數是儒生,給大家舉一個例子,我們經常學到的一點就是儒家的思想禁錮,這一禁錮從漢朝開始就持續到了大清,你們可以想一想這背後的暗涵。”

林墨並沒有把這個事情挑明,而是把思考留給了觀眾。

但是林墨也說的非常清楚了,一個以思想禁錮著稱的流派卻去瘋狂的去批判秦始皇思想禁錮。

這說明什麼?

這背後暗含著什麼?

細思極恐!

秦始皇搞思想專制了嗎?顯然沒有。

儒家搞思想專制了嗎?不但還搞得厲害,還搞得花樣百出。

儒家從秦朝之後就開始稱王稱霸,也就是在秦朝的時候被秦始皇打壓的厲害。

所以說這是儒家的肆意報復,也不為過。

接下來,林墨繼續說道:

“儒生說秦始皇胡亂用法律,但是根據記載,《秦朝十八律》中的秦律記載十分的詳細和系統,對秦朝的公務員公車私用,民間放高利貸,男女婚外情等都有所詳細的規定,這也是秦始皇全面在當時全面構建法治社會的一種超前眼光,所以說任用法制這一條就是儒生在胡扯。”

“之所以焚書坑儒,是因為兩個術士,盧生和候生,相信這兩個人大家都挺熟悉的,就是為秦始皇尋找仙藥,卻找了好幾年也沒有找到,這兩個人覺得秦始皇肯定要嚴厲的懲罰他們兩個,所以在背後瘋狂的對嬴政說壞話,然後帶著嬴政給他們兩個的賞賜就直接撒腿就跑。”

秦始皇聽完林墨的話之後,臉色猛然一變,這兩個人現在還是秦始皇最信任的人,沒想到卻會在幾年後背叛自己。

秦始皇對於仙師林墨的話沒有一點懷疑,而是心中慢慢的把盧生和候生兩個人記在了心裡面,等到兩人迴歸咸陽之時,就是向上人頭落地之日。

林墨喝了一口水,有些揶揄的說道:“這我要是遇到這種事情的話,我也生氣啊,所以在秦始皇得知這兩個人攜帶鉅款潛逃之後非常的暴躁,於是下令徹查了這幫拿了錢的術士,一是卷錢跑的,二是拿了錢還妄臆朝廷的,最後抓到460多人,定罪或為妖言,以亂黔首,下令全部活埋且通告天下,這就是坑儒。”

“所以說,秦始皇坑的是術士,而不是儒生,當然,我覺得秦始皇坑殺的沒有毛病,按照封建社會的法律,他們敢欺騙皇帝和議論皇帝,沒有誅三族已經是不錯的。”

“按照一般情況,秦始皇把這些術士的罪定的還是比較輕的,所以說,因為秦始皇焚書坑儒說秦始皇殘暴的,都是在黑秦始皇而已。”

林墨的話如同一錘定音一樣,讓觀眾們真正瞭解了這個焚書坑儒的真相。

【叮~傳道點+0.1】

【叮~傳道點+0.1】

【叮~傳道點+0.1】

……

“這些後世的人是真的狗啊,這麼黑我政哥,不怕天打雷劈嗎?”

“我真的是無語了,為了自己的利益去黑一個對全體華夏民族都有大功勞的人,他們的良心不會不安嗎?”

“這就是人心啊,我醉了,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什麼狗屁儒家,一群道貌盎然的東西,要是始皇長生,早就統一全球了!”

“魯迅先生說的好啊,這群儒家就是一群偽君子,搞得詮釋一些花裡胡哨的東西,媽的,以後誰再拿焚書坑儒和修長城這兩件事情黑政哥,我他喵的跟他急。”

“樓上的,俺也一樣。”

“俺也一樣。”

林墨淡淡的撥出一口氣,說道:“其實我覺得漢朝在這一點上做的也很過分,明明佔用秦朝的便宜最多,但是卻把秦朝貶的一無是處。”

“賈誼就把秦朝的滅亡歸於三主失誤,不施仁義,民心盡失,大臣失語,代表漢代人對於秦朝人整體的評價,將秦始皇和整個秦朝說的一無是處。”

秦始皇眼中的憤怒已經不能說是熊熊燃燒了,此刻,他臉色如同結了一層寒霜一樣,腦海裡面不停的迴響這四句話。

這漢朝是哪個朝代!?

如果您覺得《糟糕,秦始皇偷學了我的知識》小說很精彩的話,請貼上以下網址分享給您的好友,謝謝支援!

( 本書網址:https://m.51du.org/xs/58161.html )